首页 | 我要提问! | 注册 | 登录

盘尾丝虫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本问题由匿名网友于2011年2月04日 06:18在传染科分类提出.

问题详细描述:
盘尾丝虫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相关标签:
盘尾丝虫病 病因

问题积分: 0

匿名网友的答案:

  (一)发病原因

  成虫线状,白色,两端渐细而钝圆。雌虫长33.5~50mm,宽0.27~0.40mm,雄虫长19~42mm,宽0.13~0.21mm。微丝蚴活动性强,无鞘膜。微丝蚴有大小两种,大者长、宽为(285~368)μm×(6~9)μm;小者长、宽为(150~287)μm×(5~7)μm。很少见于外周血液,主要见于雌虫附近的结缔组织皮肤淋巴管内,眼组织及尿内亦可查见,周期性不明显,可存活约30个月。当中间宿主(Simulium)叮人时,不仅吸血并且吸取皮肤组织液,微丝蚴即随组织液被蚋吞入,到达胸肌,约6~7天后发育成感染期幼虫,并移行至蚋的下唇,当蚋再叮人时,幼虫即进入人体使人感染。幼虫发育为成虫约1年。成虫寿命不超过18年,一般8~10年。

  (二)发病机制

  成虫及微丝蚴均有致病作用。成虫寄生皮下组织淋巴管汇合处。本病最基本病损发生于皮肤、淋巴结和眼组织。在皮肤,表现为轻度慢性炎症过程,后期弹性纤维减少、萎缩纤维化。可形成皮下纤维结节,结节内含有成虫。病理检查发现虫体周围有肉芽肿组织、纤维组织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巨细胞、浆细胞浸润。淋巴结病变以慢性炎症改变为主。眼组织常有慢性非肉芽肿炎症改变。微丝蚴可引起点状角膜炎或角膜混浊,也可发生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导致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