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提问! | 注册 | 登录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本问题由匿名网友于2010年8月30日 21:22在儿科分类提出.

问题详细描述: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相关标签: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 病因

问题积分: 0

匿名网友的答案:

  (一)发病原因

  关于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病因有如下几种学说。

  1.胚胎发育异常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胃壁环肌最早发生,始于食管下端,逐渐向胃底和胃大弯部位发展,在胚胎第9周时出现斜肌,最后形成纵肌。如果在某一阶段出现发育障碍就会导致胃壁肌层缺损。

  2.胃壁局部缺血 在围产期呼吸障碍、低体温和低氧血症时,婴儿体内可出现代偿血液重新分布,使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血液供应增加,而胃和肠的血液供应明显减少,使胃肠道发生缺血坏死

  3.胃内压增高是促使穿孔的主要因素 新生儿黏膜下层组织脆弱,弹力纤维欠发达,极易出现胃扩张。如果患儿胃内容物通过延迟,哺乳、吸吮和哭闹时吞下空气,均可使胃内压上升,出现胃扩张,最后导致胃壁肌层缺损处破裂。

  (二)发病机制

  主要病理变化为胃壁肌层缺损,最常见部位为胃大弯,依次为胃前壁、贲门、底部、小弯、后壁、幽门。缺损范围大小不等。缺损处仅有黏膜、黏膜下层及浆膜层。生后任何使胃内压增加的因素,例如:吞咽空气、进奶或哭闹、呕吐洗胃、面罩加压给氧等均可使胃内压力突然增加,病变部位向外突出,呈憩室样。压力若不断增高,则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肌层缺损的胃壁坏死穿孔。穿孔处边缘不规则,呈黑黄色坏死。穿孔附近黏膜、肌层和血管均有异常。穿孔边缘肌层逐渐变薄,至穿孔处肌层中断、缺如。近孔处的黏膜变薄,黏膜下层菲薄,胃腺发育不良。黏膜和黏膜下组织中的大小血管壁发育异常,为单层细胞,血管充血、扩张、出血。无炎性改变。穿孔大小不一,并可呈多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