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提问! | 注册 | 登录

微小病毒感染有什么症状? 应该怎样诊断微小病毒感染?

本问题由匿名网友于2012年10月24日 00:57在传染科分类提出.

问题详细描述:
微小病毒感染有什么症状? 应该怎样诊断微小病毒感染?

相关标签:
微小病毒感染 症状 诊断

问题积分: 0

匿名网友的答案:

  在流行中可有20%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1~2周。患者出现咽痛、轻咳、鼻炎上感症状,伴有全身不适、肌肉疼痛、低热全身症状,有的患者仅持续2~3天即好。此类患者多于流行区经病原学免疫学检查才能确诊。此外,本病毒可引起以下几种有不同临床表现的疾病。

  1.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erythrocyte aplastic crisis) 本病为HPV-B19感染已有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发生的疾病,多见于小儿。患者先有发热(多为低到中度程度)、全身不适、倦怠、肌痛头痛、轻咳等症状,2~3天后,网状红细胞数开始减少,血红蛋白下降,部分患者白细胞血小板亦有轻度减少。血红蛋白可减少20~50g/L,致使患者贫血症状更加明显:心悸、苍白、无力,严重者需输血。随着病毒血症的消失、特异性抗体的产生,骨髓造血功能受到的抑制作用缓解,患者血象可于l周后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免疫功能缺损者可引起慢性骨髓功能低下而造成长期贫血。有1名27岁男性黑人,贫血已持续了13年。另1名27个月的婴儿,在1年之中反复急性发作了3次,再障危象经增强免疫功能治疗后均可缓解。这种再障危象可以发生于镰状细胞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以及遗传性多核细胞症等。

  2.皮肤血管受损性疾病

  (1)血管性紫癜(vascular purpura):患者有小儿,也有成人。首先出现发热、咽痛、流涕等,48h后出现皮疹,其特征为血管性紫癜。先出现于四肢,后向躯干、颈部甚至面部扩展。紫癜持续数日即退,同时可伴有短期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伴有腹痛大关节痛。组织学检查有坏死性血管炎亦有非坏死性血管炎表现。

  (2)传染性红斑(erythema infectiosum):本病亦称第五病。1889年Tschamer对此病已做过详细描述。在世界各地曾有多次流行,直到1981年才明确HPV-B19为其病原。

  小儿患传染性红斑的临床表现,先有发热、全身不适、咽痛、鼻流涕等症状。2~3天后出现皮疹,多始于面部,很快融合成片并伴有轻度水肿,形成“巴掌脸”特殊表现。皮疹很快扩展到躯干及四肢。先为斑丘疹,后中间先褪色形成网状或花边样。皮疹可因日晒、运动、洗澡而加重,伴有瘙痒感。持续2~4天皮疹消退,留有色素沉着可于数日后消退,全病程为5~9天。

  成人感染HPV-B19亦有少数表现为传染性红斑者,但很少出现“巴掌脸”,皮疹亦较少。但在病后数日至数周,80%的人出现关节痛

  (3)肢端瘀斑综合征(acropetechial syndrome):1990年Harms等首次报道5例出现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瘀斑并伴有口咽溃疡的病例,病原未明。1992年国相继出现同样患者,Halasz等明确为B19病毒引起。1998年Smith等分析了各处报道的2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称之为丘疹-紫癜性手套袜套综合征(papular-purpuric gloves and socks syndrome)。2002年Harel等根据他们自己的3例患者的表现,将这类临床症候称之为肢端瘀斑综合征。临床表现多先有或同时出现轻中度发热、全身不适、关节痛、肌痛、食欲欠佳等全身症状,手背和足背出现瘀点瘀斑性皮疹,很快向掌面发展,可融合成片。手腕和髁部有明显的界线。同时可出现口唇水肿、口周糜烂、口周及下颏部亦出现皮疹,咽部腭部可有黏膜瘀点,组成手、足、口病样的综合征。疾病多于1~2周恢复。患者血清中首先出现B19 IgM抗体,IgG抗体出现稍晚。皮疹组织学检查可见真皮血管周围有浸润,有红细胞外渗。患者多为青少年。

  (4)雷诺样症候(Rayhaud’s pnenomenon):Harel等2000年报道了姐妹2人(13岁、14岁)先后患了手指、足趾变白、发凉,后变青紫的疾病,1例伴有全身关节疼痛,血清中B19 IgM强阳性外未能找到其他原因。

  3.关节病(arthropathy) HPV-B19感染后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中,均有部分患者出现关节痛;部分患者除有发热、全身不适外,只有关节痛;还有些患者关节痛为惟一的症状。本病小儿少,成人多,且女性多见。多表现为突发性四肢关节对称性疼痛,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囊肿胀。最多罹及的有手(指关节、掌指关节)、腕、踝、膝关节,还可累及肘、肩、颈椎腰椎等处。多数可于2周左右好转,少数患者迁延数星期不愈,有病程已长达4年的报道。曾检查一患者关节积液有白细胞3.4×109/L,多核细胞42%,单核细胞58%。追踪观察无后遗症运动障碍。诊断依据患者血清中抗HPV-B19 IgM抗体阳性,未能查出HPV-B19 DNA抗原,故推测本病为由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但Soderlund等报道在一些少年慢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检出了B19 DNA,不能除外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

  4.肢端麻木、刺痛症 有人报道,美国某儿童医院传染性红斑流行时,11例护理人员亦受染,其中5例出现手指和(或)足趾麻木,刺痛症状,另2例无其他不适,仅有手指麻木刺痛,血中均有抗HPV-B19 IgM抗体。部分患者于2个月时恢复,部分拖延至1年。症状明显者肌力减弱,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提示末梢神经受损。有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护士,典型发病后B19病毒血症持续了4年(HPV-B19 DNA阳性),先后有6次发作:发热、皮疹、关节痛、四肢远端麻木、刺痛,在缓解期间肢端仍有游走性麻木。此患者显然表现为慢性迁延型B19感染,其原因尚不清楚。

  5.宫内感染 孕妇感染HPV-B19后可以传播给胎儿,容易引起流产死胎。已从死胎的心、肝、脾、肾、肺等细胞中检测出了HPV-B19DNA,有的查到了病毒颗粒。胎儿明显贫血、高度水肿,可有心包、胸腔腹腔积液。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有一组为38%(14/37),英国报道为9.8%,美国CDC报道为4%。微小病毒感染动物可致畸胎,人类是否致畸尚不能肯定,现仅有个例报道(胎儿眼晶体缺如),需做更多研究。

  6.其他疾病 B19病毒可侵犯全身多种脏器和组织,故可引起多种疾病。①心肌炎:多为婴幼儿和儿童,急性暴发型表现,很快死于心衰,有做心脏移植成活者,亦有呈慢性心肌炎表现者。心肌淋巴细胞浸润性炎症。②急性肝炎肝功能可有程度不等的受损表现。肝移植后B19感染可引起急性暴发型肝炎和再障危象。③脑膜炎:已有数例临床报告,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从CSF(脑脊髓液)中检出B19 DNA。④尚有呼吸窘迫症、Still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不同临床表现的病例报道,除B19 DNA或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外,未找到其他病原。

  传染性红斑、血管性紫癜等疾病在局部地区流行,并与患者有接触历史者,可作为诊断的参考。临床上有发热,特别是出现皮疹的患者应考虑到本病毒感染的可能。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出现再障危象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确诊必须进行病原学及免疫学检查。可用斑点杂交或PCR检查血中B19 DNA,用RIA(放射免疫法)法查B19抗原。起病1周时可查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从阴性转为阳性亦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