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提问! | 注册 | 登录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什么症状? 应该怎样诊断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本问题由匿名网友于2012年8月27日 17:18在儿科分类提出.

问题详细描述: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什么症状? 应该怎样诊断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相关标签: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症状 诊断

问题积分: 0

匿名网友的答案:

  1.出血凝血因子大量被消耗、血小板减少及继发纤溶亢进,发生出血。常见皮肤瘀点、瘀斑、脐部渗血、穿刺点渗血,严重者出现消化道、泌尿道、肺出血等全身广泛出血。

  2.休克 由于微循环广泛血栓形成,通路受阻,发生循环障碍,出现休克。

  3.栓塞 由于微循环广泛血栓形成,受累脏器发生缺氧缺血损伤,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

  4.溶血红细胞变形受损,发生微血管病性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发热

  1.病史 观察原发病的发展变化,观察出血倾向的变化。

  2.DIC的主要指标 监测D-二聚体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3P试验等项目的动态变化。

  3.原发疾病 存在易引起DIC的有关疾病。

  4.出血倾向 临床多发性出血倾向。

  5.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不易用原发疾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6.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和体征皮肤、皮下、黏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脑、肺等脏器功能不全。

  7.血小板下降 血小板

  8.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1.5g/L或进行性减少或高于4g/L(肝病时<1g/L)。

  9.3P试验 3P试验阳性或FDP 0.2g/L(肝病时0.6g/L)。

  10.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或呈动态性变化;或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或延长>10s。

  11.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70min或纤溶酶原减少。

  12.其他 Ⅷ∶C减少,VWF∶Ag增高,Ⅷ∶C/VW∶Ag降低。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及活性降低;血浆B-血小板球蛋白(B-TG)或血栓氧丙烷A2(TX A2)增高;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增高或纤维蛋白转换率增速;血栓试验阳性。

  1987年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对DIC的诊断标准(修正案)如下:①存在易于引起DIC的基础疾病。②有下列2项以上临床表现:A.多发性出血性倾向。B.不易以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C.多发性微血管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皮下黏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胆、肝等脏器功能不全。D.抗凝治疗有效。③实验室检查有以下3项以上异常:A.血小板低于100×109/L(10万/mm3)或呈进行性下降[肝病DIC低于50×109/L(5万/mm3)]。B.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高于4.0g/L(肝病DIC低于1.0g/L)。C.3P试验阳性或FDP高于20mg/L(肝病DIC高于60mg/L)。D.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或APTT缩短或延长10s以上。E.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或纤溶酶原减低。F.疑难,特殊应有下列1项以上实验异常:因子Ⅷ∶C降低,vwF∶Ag升高,Ⅷ∶C/vwF∶Ag比值降低;AT-Ⅲ含量及活性减低,血浆B-TG或TXB2升高,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升高或纤维蛋白原转换率增速,血栓试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