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细描述:
小儿消化道出血要做什么检查?
问题积分: 0
匿名网友的答案:
应做下述检查:
1.血液学检查 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及凝血酶原时间, 肝功能检查。
2.大便常规检查、潜血试验及便培养。
3.骨髓检查。
1.吞线法 可粗略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的部位。方法为用一条粗的白丝线,约2m长,一端扎一小糖球,令患儿吞服后,另一端用胶布固定在颊部,随胃肠蠕动,白线即逐渐下达至十二指肠。24h后将线轻轻拉出,以免拉伤消化道黏膜,引起假象。正常情况,呈白-黄色,如胃内出血则呈白-红-黄色,十二指肠出血为白-黄-红色,根据线的染色判断出血部位。做此检查需要患儿的合作,否则将线咬断难做成功。
2.X线钡餐及钡灌肠检查 一般要求在病情平稳,血压恢复,心功能好转后进行。但疑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在出血时吞钡检查做出诊断。钡餐及空气双重造影,有助于检查胃、十二指肠及小肠疾患,如消化性溃疡、肿瘤、肠狭窄等。钡灌肠或空气双重造影对直肠、乙状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肿瘤、肠套叠等可做出诊断,并能观察结肠位置,协助诊断肠旋转不良。
3.内镜检查 如食管镜、纤维胃、十二指肠镜、纤维小肠及结肠镜,可直接观察病变的部位、原因和范围,同时可进行照相、录像、取活检及治疗。
(1)食管、胃、十二指肠镜:近20年来应用纤维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原因,准确率很高,可达85%~90%,钡餐造影确诊率小于50%,故目前多采用内镜法。在上消化道出血12~48h以内进行检查,阳性检出率较出血停止或晚期再进行内镜检查高出2倍。原则上如患儿情况平稳,诊断不确定又需急诊手术时,尽早行内镜检查,以利术中止血。虽然上消化道出血的自然止血率>90%,如用内镜做出诊断后,可给以及时的合理的治疗,并可指导复发出血的预防。据统计急诊做内镜检查较选择性内镜检查其合并症大4倍,因此亦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2)纤维结肠镜检查:下消化道出血均以便血为主,用纤维结肠镜检查较钡剂灌肠准确率高,且有其特异性,可同时对结肠病变取活检,用电凝、激光、热凝出血点以止血。
(3)乙状结肠镜检:此种检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如考虑为降结肠以下乙状结肠病变,可选用此法。对幼儿应在麻醉下进行,较大儿童要求能合作,操做时要轻柔将肠镜徐徐向前推进,以免穿透肠壁或发生其他意外。
4.放射性核素扫描
(1)美克尔憩室出血:可用放射性99mTc-pertechnetate扫描,因99mTc易被胃黏膜吸收,聚积在胃黏膜内,用以鉴别是否有异位胃黏膜在美克尔憩室或肠重复畸形内。美克尔憩室的发病率为0.3%~3.0%,大多数不含胃黏膜,凡因美克尔憩室出血者,约90%以上的美克尔憩室内有异位的胃黏膜,故用99mTc扫描确诊率很高,如扫描前给患儿胃泌素(pentagastrin)可提高其敏感性,同时用西咪替丁(cimetidine)可延缓99mTc清除,亦能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此法仅需1h即能完成,故在下消化道出血时,均可考虑采用。 (2)急性出血时扫描定位:当小肠出血的原因、部位不清,内镜又不能探得,或怀疑动静脉畸形以及间断性复发性便血时,可用扫描技术。当出血速度小于0.1ml/min时,有人采用静脉注射硫酸胶体Tc,能诊断出血部位。其放射性暴露极低,危害小。但比核素T1/2短,进入网织内皮系统后约2min即清除,因而影响了其显影的可靠性。
99mTc-pertechnetate红细胞标记扫描方法,检查前需将患儿血标本标记上放射性核素,然后将标记好的红细胞再注入患儿静脉,经肝脏的清除而迅速从血循环中消失。但在出血部位或动静脉瘘处99mTc不断从血管漏出,经腹部扫描能确定出血部位。方法较复杂,并要求活动性出血的速度为0.5ml/min或>0.5ml/min,能敏感、正确标记出消化道出血的位置,因该核素T1/2较长,胃肠系统24h内均可扫描显像。
放射性核素标记红细胞扫描技术,亦可用于血管造影,诊断出血部位。敏感度高,危险性小,要求出血速度在0.5ml/min以上。操作时须给患儿镇静药或麻醉,经股动脉插管向上达肠系膜动脉系统,注入标记核素的红细胞,同时腹部扫描,能显示核素的去向。如为血管损伤和动静脉畸形、下消化道出血,可观察到核素渗出到血管外或呈毛刷状,诊断正确率可达40%~80%,合并症发生率近2%。并可利用插管进行治疗,如注入血管加压素或栓塞畸形血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