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提问! | 注册 | 登录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本问题由匿名网友于2011年11月29日 08:27在血液科分类提出.

问题详细描述: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相关标签: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病因

问题积分: 0

匿名网友的答案:

  (一)发病原因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根据各种原因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归纳为如下3个面:

  1.作用于骨髓

  (1)骨髓损伤:①药物:包括细胞毒和非细胞毒药物;②放射线;③化学物质:如苯、DDT、二硝基苯酚、砷、铋、一氧化氮等;④某些先天性和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如Kostmann综合征、伴先天性白细胞缺乏的网状发育不全、伴粒细胞生成异常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等;⑤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⑥感染细菌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菌病、粟粒性结核;病毒感染,如肝炎艾滋病等;⑦血液病:如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淋巴瘤白细胞减少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2)成熟障碍:①获得性:如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恶性贫血、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等;②恶性和其他克隆性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2.作用于外周血

  (1)中性粒细胞外循环池转换至边缘池(即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①遗传性良性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②获得性:如严重的细菌感染恶性营养不良病疟疾等。

  (2)血管内扣留:如由补体介导的白细胞凝集素所致的肺内扣留、脾功能亢进所致的脾内扣留等。

  3.作用于血管外

  (1)利用增多:如严重的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感染、过敏性疾患等。

  (2)破坏增多:如脾功能亢进等。

  (二)发病机制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不外乎:①粒细胞生成减少或无效生成;②粒细胞破坏丧失过多,粒细胞寿命缩短;③粒细胞分布异常;④综合前3种机制。